当前位置:

农村用能体系要变绿更要可持续

发布日期:2022年05月25日
来源:ky体育能源
字体大小:

  2021年-2022年采暖季,京津冀及周边、汾渭平原等重点地区,原计划完成散煤替代348万户,实际超额完成,达到约420万户。在北方地区15个省份中,清洁取暖率超过70%、80%比例的分别有8个和6个——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和能源基金会近日发布的《中国农村散煤治理综合报告(2022)》(下称《报告》),以直观的数字说明了农村生活用能不断迈向清洁化的现状。

  《报告》显示,散煤替代将带来健康、环境、气候等多方面改善。尤其在节能降碳方面,若持续治理,每年可有效减少约10亿吨二氧化碳、300万吨二氧化硫、9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,让北方地区细颗粒物平均浓度降低10微克/立方米。“烟熏火燎”的日子少了,农村能源转型效果有目共睹,接下来的重点任务是让绿色低碳能源惠及更多乡村。

  治理有了更高目标。“实践证明,散煤治理是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。根据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》,‘十四五’期间,重点区域的平原地区散煤要基本清零。”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固定源处王凤处长表示,“治理已经有了更高目标”。

  但这并不容易。王凤坦言,农村散煤使用量大面广、使用不清,目前虽已取得进展,但治理依然任重道远。前期工作主要针对民用取暖散煤,在蔬菜大棚种植、粮食烘干、畜禽养殖等领域,同样存在大量散煤,距离清零任务还有不小的距离。

  “农村工业、农业使用的散煤量并不比生活用煤少,更需要系统治理。”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进一步称,散煤替代的初衷是为了改善大气环境,但现在不应再从单一的环境治理角度出发,而要放到整个农村用能体系当中,结合转型需求综合施策。“这不仅是采暖季应急性解决的问题,而是一项长期工作,要从农村能源体系建设出发,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。”

 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看来,光抓生活用散煤还不够。“我们的农业机械化推广挺好,但这些农机基本是靠柴油驱动,每年消耗量约占到我国柴油使用总量的15%,其高速发展使得能耗损失严重。灌溉、农产品加工等其他环节,尽管走向电气化了,当前仍有一部分使用柴油机作动力。再加上大量秸秆还田、堆肥,带来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,大气污染、固废污染、健康影响及碳排放,成为农村用能体系急需解决的四大问题。”

  屋顶光伏可作为主力军。系统推进农村能源转型已是共识。那么,“绿化”靠什么?《报告》算了一笔账:我国农村地区屋顶总面积约为270亿平方米,考虑可利用率后约有131亿平方米可用于安装光伏板,每年发电约2.96万亿千瓦时,大约折合8.9亿吨标准煤。农作物年产约6.74亿吨秸秆和1.1亿吨农业废物,加之林业废弃物等其他生物质资源,共约折合9.28亿吨标准煤。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,使农村消除散煤、减污降碳成为可能。

  以一户北方典型农村院落为例,江亿表示,居住、粮棚、库房等房屋面积有300多平方米,只要把朝南的平顶装上光伏发电设备,就能产生约28.3千瓦时电量。“一户至少能装20千瓦光伏,多的能到40千瓦,把农村各种建筑物屋顶面积加起来,年发电能力接近3万亿千瓦时。目前,我国农村总用电量不到3500亿千瓦时,加上农业生产也就5000亿千瓦时。好好利用农村屋顶,不仅可以替代燃油、燃煤、燃气,还能在村民充分用电的基础上有结余。”

  路子找到了,还得有人做。“实际从2015年起,我们就在耕耘农村市场。比如在山东,我们和150多家合作伙伴,累计安装分布式光伏规模超过200万千瓦,为13万户农村家庭带来清洁电力。”隆基绿能分布式业务中国区总裁牛燕燕告诉记者,以电代煤为例,如果只是从用户侧实施清洁取暖改造,无论用何种采暖设备,用户还是从大电网取电,用能不一定清洁低碳,而且可能带来成本升高的新问题。“广大农村屋顶面积、空余土地资源可观,用以发展分布式光伏,可直接解决供给问题,盈余电量还能给用户带来收入。大伙心理轻松了,更愿意用光伏发电了,形成了正向循环。”

  效果可持续性是更大考验。记者了解到,让“绿化”效果可持续是更严峻的考验。“当前农村市场鱼龙混杂,如何避免低价竞争、劣币驱逐良币?各类商业模式涌现,怎么保证老百姓真正受益?”牛燕燕举例,光伏发电时间越久、用户收益越大,组件可使用25年-30年,逆变器、电缆等配件通常5年-10年需要更换。过了质保期,由谁出钱是问题。

  “再如,有些设备运营短短几年,发电量便衰减,对用户信心打击很大。乡村多是熟人社会,口口相传就成了‘光伏发电不行’。安装仅是第一步,更关键的是持续发挥能源绿色转型的效益。”牛燕燕补充道。

  除了质量,经济性也要可持续。有投资机构人士向记者直言,所在机构曾大力支持了户用光伏、生物质沼气化利用等项目,但从市场化角度来看,效果差强人意。“农村能源体系建设对资金有着特殊要求。改造产生的费用加在谁身上?改变原有生活方式,带来的增量成本由谁承担?近年常常鼓励社会资本参与,我们自身需加强项目的甄别、管理能力,同时也要看到真正可持续运转的商业模式,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感。”

  以散煤替代为代表,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、想方设法让用户能够承受,一直是各方争论的核心。“除了在供能端探索有效模式,用能侧也不可忽视。比如盖房子,农民自建房更多追求面积、高度,注重气派、漂亮,几乎没人考虑到用能问题。我们调研时经常看到,房屋建得很高,内外墙却没有加保温层,到了冬天用能多,费用自然高。”周大地表示,树立节能减排意识是落实农村能源转型过程的重要前提,但目前仍缺乏引导。

  文章来源:中国能源报              记者:朱妍

发布日期:2022年05月25日